你凭什么讨厌这个“妇”字?

你科周末 2021-03-08原文

以下文章来源于StudioGloire ,作者冯小漠

StudioGloire
StudioGloire

一個很無聊的公眾號。

封面图/安阳殷墟妇好塑像

From 中国在线艺术网 


你凭什么讨厌这个“妇”字?


撰文/冯小漠


今天是妇女节,然而很多人却好像有什么避讳似的,偏要称女王节、女神节,好像一提到妇女的“妇”,就在诅咒别人人老珠黄。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讨厌这个“妇”字呢?


【不想扫地,也不想变老】


妇的繁体是“婦”。从《说文》中看,妇:服也。从女,持帚,洒埽也。会意。谓服事人者。埽,也就是扫,洒扫,是清扫地面的意思,因为要洒水防尘。这里说,婦字象征拿着扫把扫地的女性,也就是家庭的妇女。而从音来说,像“服”,女性是服侍男性主人的角色。

《说文》的历史地位,可见一斑。简单一个字,不仅解读了字义,还对社会的男女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。


另一方面,唐宋以后,在很多文学作品中,妇专指年老色衰之女性。如《石壕吏》: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又如《琵琶行》:老大嫁作商人妇。今天的文字当中,除了“妇女”定义涵盖成年女子之外,一般人的文章,似乎都默认妇女是中老年女性。


年轻的女生们,当然是不希望从属于男性,也不希望成为老女人。抗拒“妇”字,情有可原。



图一/ 《汉字源流字典》348页,妇。

From 国学大师APP


【三千年前的扫帚】


今人不见古时帚,古帚不曾扫今人。相隔三千年,扫帚给大家的印象,早已经面目全非。甲骨文中,妇字是一个女子,手持工具,正在清理。(图一)这个工具很奇怪,上部是伸展的草枝,下部是捆扎的柄。与今天我们想象的扫帚不同,这个工具是朝上的。图一当中,还煞有介事地画出了想像的图。

这个工具,究竟是不是扫帚呢?小漠认为,并不是。


第一,如果是扫地用的扫帚,造字时,以扫帚为原型,工具必然是向下使用的。《说文》当中说到洒埽,是往地面洒水,再扫灰尘。从原始的妇字看,根本不像洒水扫地。况且,商朝的夯土地面,究竟怎么清扫,还是个问题。


第二,造字的工作,在其时必定是相当身份的人才可以进行。他们的生活中,需要亲自打扫的情况不多。更谈不上由妻子亲自扫地。商朝的上层社会,有明确的夫妻制度。扫地的工作,由奴隶承担就行。因此,手中拿的捆扎工具,很可能是一种表明女性身份地位的器物。


第三,在很多文献中,妇,是士大夫阶层的妻子;妻,则是一般人的妻子。商朝的国王会将其配偶称为“妇”,比如武丁的王后,称为妇好(标题图),可以领兵打仗,享配庙堂。“妇”必定不是一个低贱的名称,反而是尊贵的身份,乃至正规官职。


图二/ 《汉字字源》,妇。

From 国学大师APP


由于《说文》的影响力太大,许多释读文字的书籍,用着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解释,流传了数千年(图二)。近年来,有学者意识到其中问题,但是由于“妇”字太日常,太与生活息息相关,要扭转局面,一时半会,还不行。


著名古文字学家流沙河在《正体字回家》一书中,专门提到“妇”字的流变。(图三)


婦字從女,手持牀刷,看甲骨文便知此非掃地之帚,而是椶絲編織的牀刷。……須知掃地自有僕婢,何必主婦。刷牀則在主婦疊被之後,順手為之。


流沙河先生的设想十分精到,而且提出合理的解释:妇女手持之物,乃棕丝编织的床刷,是铺床的用具。这样一来,不仅能解释妇字的造字原因,还颠覆千年以来的观点。而且先生提到,这个工具和帚不同,应当读“拂”,妇的读音由此而来。可惜资料十分稀缺,正体字也逐渐式微,先生的设想是否能得证实,还需研究。


图三/ 《正体字回家》手稿,第185页。流沙河 著,冯小漠 摄。


【不是女王节,也不是女神节】


妇女节一到,大家都对妇女这个词避之不及。急匆匆地拿出女王、女神的概念。这些概念或源自西洋,或牵强附会,都比“妇”的内涵浮浅得多。


当然,今天我们也必须摒弃“妇”带有的糟粕,摒弃男尊女卑的思想。我们要争取妇女的劳动权利。有人或许会想,劳动也是权利?有权利不应该躺着睡大觉吗?


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人们这种想当然,其实折射出内心仍然默认男尊女卑。我们有些女生只是指着在这一天(或者前一天女生节)接到别人对她表达爱意(广义的各种爱意)。这种看法其实太普遍,以至于人们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。


张废椅在 妇女节 (点击蓝字进入原文)一文中提到,妇女取得社会地位不仅仅是接受,也不是虚无的法律规定,更不是收了多少红包和礼物。妇女之权益,是必须由妇女对社会做出贡献来保证的。妇女节——是希望女性能经济独立与男性平起平坐的节日,是女性在呼唤男女平等、同工同酬、平等受教育的节日。不是女性趁机索取男性礼物和爱意的节日。


这么说,你还讨厌这个“妇”字吗?

精选留言

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