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定义的“优秀”:南科大“优秀毕业生”之争
原创
小鲜@18岁美少女
你科周末
你科周末
微信号
joydiet
功能介绍
扎根妮可的野生周末菌
6月11日,南方科技大学2020届本科“十佳毕业生”出炉。
宣读获奖名单时,张大爷没有等到自己的名字。申请、答辩、拉票……“三个月以来的期待走马灯似地在我的脑海里回放,但最终却没有我”,他关闭了朋友圈,双目失神。
鲜花与掌声只属于获奖者,张大爷的内心是矛盾的:“早知如此,就不该投入这么多精力评选,但这期间被许多人支持的感觉,又让我感觉真的很好,而且最初的心态也只是帮南科大做宣传
。
”
想获得“十佳毕业生”称号并不容易,申请人只有在书院“优秀毕业生”评选中获得前几名才能被推荐为“十佳毕业生”候选人。
由于评选指标包含
网
络投
票,
确认为候选人之后,书院、学院、
系(院
)会为其制作宣传推送
,
候选人也不得不“豁出去”,通过各渠道为自己拉票。
两个月后
,
六大书院的
候选人会面,
角逐南
科
大学生最高荣誉——“十佳毕业生”
。
今年“十佳毕业生”的候选人有19个,意味着淘汰率
接近50%
。
自2016年南科大“十佳毕业生”评选设立,
便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南科大校内持续时间最长(3个月及以上)、参与范围最广(全校师生)、传播力最强(社交网络刷屏)的官方品牌活动。
“十佳毕业生”具有绝对的实力,代表了南科大的培养成果;另一方面,有师生认为“十佳毕业生”的评选结果过于模板化——去了世界名校或者去了世界五百强——感觉每年选出来的人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。
南科大的一位“网红老师”曾在QQ空间公开建议取消各级十佳评选,“让优秀者活在口碑和记忆中,就足够了
。
”
居于南科大十大未解之谜之首的——“优秀毕业生”的“优秀”到底是什么?每年都会被拉出来一次,然后又放回去。
“科技”二字
凤梨是南科大的一名行政人员,虽然没有接触过“十佳毕业生”的工作,但凤梨说,她十分支持这样的评选方式。
凤梨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,她大一时曾向心怡的导师申请进入课题组,导师却以她经验不足,会浪费经费为由拒绝了她,这让她很受打击。
凤梨说,这其实是
许多
内地
高校的常态,但是南科大不同,有深圳市政府专项拨款,建校短短十年,就取得了普通内地高校数十年都无法获得的资源,这是乘了时代的东风。
“十佳毕业生”正是展示东风的成果,如果不把投入科研的经费价值充分展示出来,这其实是对老百姓不负责,因为政府的拨款归根结底是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嘛。
关于评选结果的单一化,凤梨认为并无不妥,不论是去了世界名校,还是去了世界五百强,都是关注“科技”二字,既然校名写了“科技”,人才的培养成果必须关注“科技”。
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选“十佳毕业生”当然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,但我们叫南方科技大学,而不是南方大学,评选就应该按照评选科技人才的方式来。“
如果家长孩子填志愿的时候,在网上一搜,发现科技大学培养出来的都不是科技人才,或者科技人才占比很少,谁敢给孩子报?”
2018级的本科生菠萝有一个科研梦,大一刚开学,他就进入了导师的课题组,他认为,“十佳毕业生”至少明确地告诉了同学们,做科研是绝对有资源的。招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“十佳毕业生”表明南科大是一所培养科研人才的学校,能让南科大的办学目标越来越清晰。
菠萝对室友很不满意——电竞大佬,获得过某赛事的全国亚军。但是经常翘课,上课找人签到,作业跟别人借来抄,甚至QUIZ还要找人代写,第一学期就获得了学业警告。关于校内的“学弱”,
菠萝认为,大家都已经成年,应该知道学习是学生的本分,“如果及格都拿不到,即使电竞拿了世界第一,哪个领导敢把这样的人推荐‘十佳’?这听起来有些社会达尔文主义,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教育。”
眼前一亮
“十佳毕业生”并非南科大首创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“十佳毕业生”分为了学习能力、科学研究、组织服务、创新创业、社会实践、自强不息、文体活动、少数民族骨干及其他共九个类别;北京师范大学与南科大类似,获奖人有较强的学术背景。
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则不拘一格,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全体学生及组织,设立了不限年级的“年度人物”评选。运动健将、献血标兵、作协会员,甚至整个排球队等等,都有机会成为顶尖学府的“年度人物”。用2016级本科生迪亚的话说,“丰富多彩,令人眼前一亮”。
迪亚是一名摄影爱好者,毕业打算成立自己的工作室。谈到选择南科大的原因,迪亚说,想充分探索自己的可能性。“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,总会有人做其他的事情,躺在宿舍不上课的同学,说不定能成为艺术家”。在迪亚的眼中,“十佳毕业生”评选把最不应该定义的东西定义了——优秀——这不利于南科大的学生树立良好的“优秀观”,仿佛不论做什么,只要不是出国留学,或者去了世界五百强,那就是不优秀的,至少是不被学校承认的优秀。
迪亚听说,每年期中期末考试前后,都是南科大心理咨询的爆发期,他认为,这是因为学校对“优秀”的定义给予了学生太大的心理压力,大家都在比较GPA、发了多少论文、拿了多少offer,一部分失意的同学在失败面前可能越来越糟糕,陷入恶性循环,甚至彻底崩溃。“按照时间来算,每个人一年里有三个月会被“十佳毕业生”刷屏,四年累积起来就是一年多,这对于“不优秀”的同学来说,是一种煎熬,仿佛耳边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对你说,你不够优秀
。
”
迪亚并不了解南科大心理建设的具体数据,他从身边的氛围感觉到,南科大学生的压力太大了。
学生公众号“揽雀尾”在《
闲谈十佳
》中认为,“十佳毕业生”评选对于获奖者也未必是好事,在评选过程中的过分关注与评价,或许会成为对人才的“捧杀”:我们在选择十佳的时候,只是对他过去四年,甚至对他过去二十年的一个承认,再对他封神,却没想过学生的未来,没想过他可能跌落神坛的样子。
本号未签约作者MH在《
也谈十佳
》中认为,像清华大学年度人物评选那样,建立并不具体的标准,也不去定义“优秀”,是最有利于南科大学生的发展的。
迪亚十分认同MH的看法:“年度人物”的含义比“优秀”二字好得多——英雄不问毕业,拿奖仍需努力。“优秀”和“毕业生”是无法定义的词遇到了有固定含义的词,这就导致,不论选什么人出来,都会引起一部分人对自身能力的担忧。在心理学上,这是消极的归因法。不如改成“七个升学最好的毕业生”和“三个就业最好的毕业生”评选,这样大家就只关注评选标准,而不是对自己是否“优秀”而感到恐慌了。“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升学或者就业,也没有必要用短暂四年的“优秀”作为学弟学妹的标杆,否则可能会培养出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”
本号签约作者“钻进去地球我的”认为,“十佳毕业生”应当关注“逆袭类”学生,迷茫和低绩点才是南科大学生的普遍情况。GPA后一半的同学绝对需要指点迷津,不能忽略他们。树立从迷茫中走出的典型案例,可以有效帮助“学弱”成长。但路径不能太离谱,比如回家创业流水几千万,一般人也是做不到的。
或许真的如迪亚所说,“优秀毕业生”带来的恐慌,起因只是一场文字游戏。但标杆总会有,“优秀”还将继续,让我们拭目以待,迎接下一场旷日持久的拉票
。
*文中张大爷、凤梨、菠萝、迪亚均为化名
小鲜@18岁美少女的其他作品
:
是什么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
↑点击此处给小鲜留言↑
文章已于
修改
阅读
在看
已同步到看一看
写下你的想法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
前往看一看
看一看入口已关闭
在“设置”-“通用”-“发现页管理”打开“看一看”入口
我知道了
已发送
取消
发送到看一看
发送
被定义的“优秀”:南科大“优秀毕业生”之争
最多200字,当前共
字
发送中
留言
相关阅读
更多文章
查看更多相关内容
更多文章
查看更多相关内容
正在加载
以上推荐为优质及原创文章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
使用小程序
取消
允许
取消
允许
微信版本过低
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,请升级至最新版本。
我知道了
前往更新
确定删除回复吗?
取消
删除
知道了
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