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组、空间及论坛:南科大“网络治校”现状及反思

archived 23 Mar 2020 10:43:03 UTC

群组、空间及论坛:南科大“网络治校”现状及反思

南鲜平 南科周末 2019-12-08
南方科技大学的“网络治校”常被诟病,但是这一现状似乎还难以改变。“网络治校”是近年以来在各大高校出现的现象,泛指校内学生通过各类网络渠道反映问题,借助网友间的广泛转发传播,引起管理人员重视,从而对校园管理进行批评、建议的现象,具有扩散性强、可控性弱、多平台覆盖等传播特点。据网友统计,南科大平均每半个月就会出现一次较大型的“网络治校”事件,好奇者浏览或参与转发的过程被称为“吃瓜”。
 
随着近几年来网络媒体的发展,人们在生活当中拥有了许多分享渠道。其中群组(如微信、QQ聊天等),个人社交媒体(如微信朋友圈、QQ空间等)以及论坛(如百度贴吧、知乎、微博等)三种渠道成为青年网友最擅长使用的网络交流媒介,它们也自然地成为了青年网友参与事件讨论的窗口。在某境外社交网站上,美国总统特朗普“网络治国”的同时,活跃的青年网友也纷纷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映。
 
-1-
网络中的“平行世界”

南科大的网络圈子从腾讯QQ群开始萌芽,经过数年来的积累,用户基础已经难以撼动。无论学生还是老师,都难免有种“南方群特多大学”的感觉,因为事无巨细——班级管理、课程、学生团体,都有相应的QQ群。在微信盛行的今天,QQ群依然有相当的便利,甚至许多早已弃用QQ的同学,上大学后还得重新下载使用。
 
QQ群逐渐成为问题反映的重要渠道,一些人数较多的群成为学生反映校园问题的“主战场”曾经风靡一时的“南科大总群”一度拥有数千群成员,而南科大师生之总和也不过万人。一旦在群里爆出校园传闻,意味着将有相当一部分校内(甚至校外友人)会知悉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。与此同时,在微信以及某些其他聊天室里,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有影响力的群组。
 
面对难以控制的舆论,从校长办公会到书院辅导员都“十一分重视”,将其视作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对象。因此各种活跃的群组中,往往有行政人员和老师存在,他们有的“潜水”观察,有的参与讨论,并及时将情况汇报到相关部门。一定程度上,群组聊天提供了沟通窗口,促进了相当一部分校园管理的改进。比如在QQ“南科大物业管理”群组中,与师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处理。在微信“南科大-山南小馆书友会”群组中,校园服务办公室的老师直接与学生对话,对食堂、巴士等校园服务进行改进。这些群组俨然成为反映问题的官方途径。
 
然而,学生、老师、行政人员之间始终有难以调和的隔阂。由于一些事件的舆论愈演愈烈,“南科大总群”管理员中的老师纷纷表示退出,不堪纷扰的群成员也逐渐离开。最终,肩负群管理责任的群主一职被数次易手,群成员几度分散迁移到新群,曾经的大群成为猎奇观光之处,不能再正常讨论问题了。
 
南科大在宣传工作中投入巨大的资金,然而与校内一线的舆论完全是“平行世界”。如果我们对南科大官方新闻稍作浏览,就会发现,绝大多数的报道都是校园内的大事件,比如会议、赛事以及科研新成果等。这本无可厚非,但就连学生媒体“南科新知”的选题,也无不服务于“报喜不报忧”的话题,几乎从不针对校园问题进行反思。偶尔出现有创意的选题,稿件也多是风花雪月,绝不愿批判实际问题,有道是“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 
这样的背景之下,官方新闻(包括校级及院系级的媒体)便只存活于喜报式的传播当中,师生的转发多以“自己参与其中”或“为学校而自豪”为出发点。这正凸显严重的短板:南科大的宣传是填鸭式的,既没有准备也没有诚意接收回馈的信息,只是希望读者将报道全盘吞下而已。更多避而不谈的问题,则通过更直接的方式——群组进行交流。
 
-2-
不可避免的冲突

管理人员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依旧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,否则“群众路线”也不必一谈再谈。长期以来,在南科大各种网络渠道上爆发的冲突,大多数由于校方(校领导、各级人员、食堂、物业等)各机构管理的问题而引起,这些冲突当中的各方显然难以直接对话,也难以相互理解。如何顺利建起沟通桥梁?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着人们。
 
毫无疑问的是,各部门人员和学生的生活节奏大不相同。比如曾经在学生宿舍出现的更换物业公司的问题,学生关心的是课余生活中的住宿条件,而物业公司的职员则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宿舍生活的经验。作为主要管理者的书院院长和辅导员,却甚少向学生了解实际的生活状况,或者说,是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。因此一旦问题爆发,沟通与发泄渠道几乎都拥挤在网络之中,包括在群组中抱怨,在空间中发布动态等。而管理人员不仅经常摸不着头脑,且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在抱怨!
 
虽然经过长期的书院管理工作后,相当一部分书院管理者开始反思并改进,为言路打开窗口,如近期成立的学生议事会。但我们仍然要提醒,加强体验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方式——请注意,是“体验”而非“巡视”。如果不能直接感受学生在书院的生活方式,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呢?许多国际知名院校中,都是院长住在书院之中,有了切身体验,可以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学生的问题自然消失于萌芽。同样的道理,学生指望一个月不吃一次食堂的人替他们改善食堂伙食,也该及早放弃幻想了。
 
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中,过于区分双方身份,或过于模糊双方身份,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。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动态时,学生通常难以区分对方的身份与职责,只以“学校”代称。言必称“学校”怎样,这并非明智之举,但也反映一个事实,即学校各部门没有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职责范围,也没有明确的问责对象,这一点正在逐步改善。遇到问题时能找到具体责任人,自然大大降低了漫无目的发布抱怨言论的必要性。另一方面,某些领导在回应学生质疑时,批评处处抱怨“学校”的语言习惯,并有“我们都是学校的成员”“你说谁是学校”这样的话,是陷入了避重就轻的谬误,并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。有这样的牢骚,为何不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在向谁提意见呢?
 
-3-
家丑外扬的危机

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全国瞩目(或至少曾经是)的新兴高等院校,对于新闻中的“喜事”和“家丑”甚为重视。通常来说,聊天群组和个人平台的信息传播范围仅限于校内,并不能造成很大影响。相对的,如果事件在网络论坛被曝光,就有一泻千里的危机。早期的网络讨论大多集中在百度贴吧,并一度引入了代表校方的账号进行管理,但收效甚微。后来百度贴吧因为人气不再且充斥不理性的讨论,就再也没进入南科大主流舆论的视野。
 
知名问答平台“知乎”则是一处重要的舆论场。近年来,无论是“基因编辑婴儿”还是“泰晤士排名”,以及每年的招生与毕业生质量,均在知乎上引发众多问题与讨论。想要理性客观回答这些问题,有一定的门槛,因此南科大主题的问答成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,经常涌现颇有参考价值的问答,传播效果也十分明显。令人惋惜的是,这一类最有价值的逆耳之言,却最少被校方仔细研究。一方面可能由于校方很少了解此平台,另一方面可能是保守的公关政策难以接受这样开放的讨论。
 
除知乎以外,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“家丑外扬”潜力的网络传播方式,比如微博、公众号推送等等,都可以令相关的宣传单位紧张起来。正处于早期建设的南科大可以安慰自己“没有老校的包袱”,却也不能规避脆弱的宣传现状。在打造出一个稳定、安全的主流舆论之前,必须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生怕任何一个漏洞都可以瞬间摧毁学校的声誉。比如校方曾经斥巨资在某周刊购买了整版报道,形势一片大好之时,突然发生了基因编辑事件,又为学校挣了另一整版报道——当然,是负面报道。这样的事情使人大跌眼镜。
 
除去那种无法预料的事件,学生反映的多数问题完全是可以及时解决的。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:做好一件事情本身比管好事后的舆论要重要得多如果再来一个道理,就是:治理舆论不如治理舆论所指的事情本身我们在这儿不是说要“解决提出问题的人”,不是从源头掐掉声音,而是要正确地抓准事情本质,尽快解决造成舆论的问题。应对网络舆论需有正确措施,不能将删帖噤声作为处理手段,而应积极回应师生关心的问题,解决师生提出的合理诉求,从而将“负面信息”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点。可是,知易行难。
 
至于某些事情无法解决,比如排名靠后,一时间无法买到前面去;又比如饭堂的菜实在做不好吃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抱怨不得、笑话不得呢?试问哪个一流大学没点笑料?我们都不希望南科大成为“不让笑”的大学,培养出“不会笑”的学生
 
此文一发,按照正常的规律,肯定会有相关人员发动各种关系寻找文章的发表者,希望见个面喝喝茶,听取意见。实际上心里难免希望笔者闭嘴。就治校方略来说,这点愚见肯定比不上拿着官方宣传经费的“校内媒体”们集思广益来得实在。着实需要联络,留评论便是,不必重复文中的剧情了。


往期鲜评:
南科大自行车道被行人侵占,高等学府竟无计可施?
Scan to Follow
0%
10%
20%
30%
40%
50%
60%
70%
80%
90%
100%